沈南鹏谈科技投资:少去算“小账”,学会算“大账”

9月11日,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2021 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创业主题正发生深刻变化,一个科技主导的创业时代已经到来。

在全新的创业主题下,沈南鹏建议创业者要通过“科技驱动”“绿色驱动”和“责任驱动”寻求和时代的更多共鸣。此外,在早期投资中,沈南鹏认为“半商业、半公益”的理念将有助于打造“更有活力、更具价值”的创业生态,而且他宣布红杉投资的天使轮、种子轮企业将在第二轮融资中自动获得红杉至少百万人民币的加持。

在演讲中,沈南鹏强调中国新创业时代的三条主线越来越清晰:看多中国、做强中国是国内外的长期共识;创新创业越来越回归原创和硬核的科技创新;商业和公益正在发生更有活力的化学反应。

HICOOL 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旨在联合全球顶尖投资机构、大企业、媒体和高校等机构,建立和持续完善“全链条”创业生态体系,打造一个多维度和国际化的创业模式,帮助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在北京落地和发展,为生态建设不断注入潜力人才和发展资源。

以下为沈南鹏的发言全文:

各位创业者们:

非常高兴来到2021 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听说今年报名参加HICOOL大赛的创业者超过了5000名,比去年多出近一倍,而且参与企业的整体水平又比去年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创业大赛一等奖的获奖者代表太极图形,就是红杉种子基金在天使轮投资的企业,而且创始人胡渊鸣还在MIT读博准备回国创业的时候,我们就确定了合作意向。

我想,大家如此踊跃来到HICOOL、来到北京,离不开海高的努力,更离不开北京对创新创业的实实在在的支持。

更令人高兴的是,这些创业者中,一半以上都有浓厚的“深科技”背景,创业方向也集中在“硬科技”领域。这和红杉中国的战略与实践高度契合,近年来,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硬科技项目已经超过我们投资组合的80%。这说明什么?和五年前、十年前的创业相比,当下中国的创业主题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可以说,一个科技主导的创业新时代已经到来。

那么,面对创业新时代,创业者应该怎么办?我想,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时代需要,是创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对创业者来说,锚准国家发展大方向来选择自己创业小方向,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聪明才智与广阔的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和这个时代更好共鸣,才能让创业者真正“创有所成”。所以,我认为创业者要做好“三个驱动”。

第一,创业者要更加科技驱动,敢于啃硬骨头,做难而正确的事。

我们在先进制造、生物制药、核心软件、新材料等领域中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甚至是空白地带,这正是需要创业力量的地方,谁能闯过“无人区”,谁就是时代的破局者。而且这在红杉的投资布局上也得到了印证。过去两年来,硬科技、To B等是红杉中国最关注的方向,科技主导的投资格局已然成形。因此,创业者需要关注三个“更”,一是更硬核,如芯片半导体、量子计算、脑机接口;二是更智能,如垂直和通用SaaS、数字医疗等;三是更交叉,如AI制药、合成生物等领域,把行业的难点、痛点转变成创业公司发展的起点、亮点,这是当今时代对创业者的更高远的期许。

第二,创业者要更加绿色驱动,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结构性机遇下主动寻找原创性、引领性的创业机会。

过去几年里,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率先出现了一批引领世界的中国企业。但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历史性机遇下,还蕴含着更多的创业机会。今年4月,我们发布了一份“碳中和”报告,研究梳理了我们认为可加速商业化落地的十大技术方向,包括固态电池、家用储能、节能减排新材料、存算一体AI芯片、碳捕捉和碳量化、AI在节能和交通减排方面的应用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未来更多创业者大展拳脚的领域。

近期,红杉和远景集团共同落地了一支百亿人民币的碳中和基金,而且正在建设一整套包括碳管理平台和低碳科技方向的产业孵化中心。我们希望推动和孵化一批先进绿色技术试点项目,切实把低碳零碳的理念和思想植入到未来科技企业的DNA中。

在过去十多年里,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科技是许多行业的驱动力,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各行各业演进发展的DNA。而低碳零碳,作为一个人类的共同行动目标,将会成为未来产业生存与变革的新基因。

第三,创业者要更加责任驱动,既要做企业家,更要做企业公民。

未来的创业者,在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还要更多思考企业发展对于民生的促进,要让技术进步和企业成长创造的价值更好回馈大众。

我们看到,ESG理念未来会深度融入到创新创业和企业战略管理中。而且红杉已经开始将ESG纳入投资决策,在评价企业发展的成本、市占率、营收等传统的经营指标外,嵌入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新的要素,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当然整个新体系和新生态的建立,离不开政策制定者、投资机构和创业者们的共同努力。

那么,面对创业新时代,我们创投机构可以做什么?过去是“粗放发展”的1.0时代,我们正在共同迎接一个科技动力更强、社会共识凝聚力更大、商业与公益更加平衡、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齐头并进的2.0时代。

这样的变化也对创投机构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同于以往模式创新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驱动的创业企业往往面临更长的发展周期,需要更多长期资本去支持他们在某一个领域里深耕,这需要投资机构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与创业者长期共同成长。

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对于红杉而言,我们除了坚持一直以来“投早投小投科技”之外,我们还会秉承“半公益”的态度去支持天使轮、种子轮等早期企业的发展。我们相信,这种“半商业、半公益”的投资理念,将有助于打造“更有活力、更具价值”的创业生态。

或许大家会有疑问,投资机构都是以追求回报为目的,怎么理解“半公益”?

“半公益”的理念是说,我们希望能真正支持具有原创和颠覆性技术的企业长线发展,而不被眼前的噪音干扰;也希望能推动具有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创业者潜心突破,而不被短期的浮躁左右。

这是个看起来不够“聪明”甚至有点笨拙的理念。确实需要投资人暂时不去计算回报和收益这笔“小账”,而重点去算科技创新这笔“大账”,为科技创业者们不仅仅提供资金,更是贡献服务。即便有些对前沿科技的投入产出未必会有很好的性价比,但它仍然帮助原创科技探索了更多可能性,也为最终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夯实了基础,那就值得我们去做。

其实“半公益”的投资理念并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早在2016年,我们就在香港发起了一个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早期基金“Hong Kong X”,启动了“半公益”投资的一次试点。当时我们看到香港虽然有不少顶尖高校,但创新创业氛围并不浓厚,科技成果转化也不理想。因此,我们通过HongKong X为高校提供一系列从技术到产业的赋能手段,帮助以教授、科研人员和学生为主体的创业者,联动产学研,挖掘深科技方向的创业潜力。

5年来,Hong Kong X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培育出了30多家有鲜明科技特色的创业公司,其中就有这次河南暴雨灾害中给郑州不少医院和养老院紧急捐赠户外电源的储能公司EcoFlow正浩,他们的产品保证了许多重症病人生命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了更多不幸的发生。

从Hong Kong X出发,我们在近几年陆续成立了五个具有“半公益”性质的孵化器。其中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海淀和朝阳落地了科技成长和数字科技两个孵化器。几年来,孵化器见证了一批“小巨人”发展壮大,比如自动驾驶独角兽小马智行、边缘计算领先企业江行智能等等,成为北京科创企业的新鲜力量。

这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带着公益心去投资早期企业,当创业者只有一个idea的时候,陪创始人一起dream big,相信他们的vision,从零甚至“-1”阶段陪伴他们成长,这条路不仅行得通,而且走得远。

近期,我们推出了一项针对早期企业的新举措:只要红杉中国投资的种子期、天使轮企业,在公司获得第二轮融资的时候,都会自动获得红杉中国最少100万元人民币的支持。

对于创业者来说,或许这个“百万礼包”谈不上丰厚,我们更多想表达一份支持。因为我们深知,对于创业者而言,穿越创新死亡之谷时,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加珍贵。

除此之外,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找到公益与商业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为什么这么说?红杉有很大一部分LP都来自于公益慈善基金。用公益的资金投资创业者,而创业者创造的商业价值,最终又通过红杉反哺这些公益基金,帮助他们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源头”。与此同时,鼓励我们的被投企业成长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用商业的力量进一步壮大公益的“活水”。

 

当然,来自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更是科创生态的最大助力。最近成立的北交所,为科技主导的“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提供了重要政策加持,也令我们这些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机构倍感鼓舞,我们真切感受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回望过去10年、20年,创业者人才辈出,创业“风口”变幻莫测,但正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有一条主线却日益清晰:看多中国、做强中国是国内外的长期共识;创新创业越来越回归原创和硬核的科技创新;商业和公益正在发生更有活力的化学反应。这些主线正勾勒出一个全新的创业时代,为创业者打开更大的机遇之门。最后,预祝HICOOL大会圆满举办,也希望各位优秀的创业者在北京以梦为马,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