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换“马甲” 企业改名为哪般?

无论是给孩子起名字或者是给公司起名字,国人更喜欢赋予其更高远更积极的内涵。但是日前,58速运更名为快狗打车事件却引发旗下司机诸多不满,认为该名字带有侮辱性的含义,但是该公司依然坚持如此。
不过记者发现,给企业改名眼下已经成了一种潮流,尤其是上市公司,A股最爱更名的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已经换了13次名字。为什么企业乐于更换名称?理由不同,记者一一道来。
典型:金拱门、千千音乐
原因
1
“联姻”后的
需要
在古代,一个人改名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她结婚了,要冠上夫姓,把这件事放在现代企业身上,也行得通。
此次58速运更名快狗打车也是其与GoGoVan合并后的结果。2017年8月,58速运与东南亚同城货运及物流平台快狗速运达成合并,而此次更名是源自GoGoVan的中文名称。
去年,麦当劳中国公司悄然更名金拱门,此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很多网友表示麦当劳太“接地气”了。对此,麦当劳中国公司解释,是中信凯雷收购原麦当劳中国(包括香港)业务后,原运营公司已不再是隶属于美国麦当劳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因此,从法律关系上,新公司的法律名称根据出资人的变更,也不再适合冠名“麦当劳”。
不仅是麦当劳,今年6月,太合音乐集团宣布百度音乐将更名为“千千音乐”,这一品牌的更名源自于2015年百度音乐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
典型:天猫、礼橙专车
原因
2
要“独立”
当然,此次除了“联姻”的需求,58速运的更名也有去“58平台化”独立发展的意味在里面。分析认为,此次更名侧面证明了速运业务从58到家剥离也是势在必行。
像这种品牌要从公司大平台“独立”而改名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其中最知名的代表非“天猫”莫属。2012年1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B2C平台淘宝商城宣布更名为天猫。分析认为,以往的淘宝网和淘宝商城的确容易让消费者出现混淆。此次改名天猫,完全脱离淘宝品牌,无论对天猫自身还是淘宝网在品牌建设方面都是有非常正向的推动。
而今年滴滴出行旗下专车业务也更名为“礼橙专车”,作为未来将拥有单独APP的业务,滴滴要将专车业务从平台上“独立”出去的意味明显。而当时正值滴滴顺风车和快车因为安全漏洞饱受舆论诟病,客单价、服务和利润更高的专车业务与滴滴平台剥离,也是保存专车业务美誉度的方式之一。
典型:中科云网、乐融
原因
3
与过去
说再见
除了上述两点原因,剩下的企业更名就显得有点“迫不及待”了,因为这些企业要赶紧换个“马甲”,尽快让大众忘了企业或品牌糟心的过去。
去年,坑员工、坑股民、坑投资者的乐视有了融创中国这个接盘侠,但是接手乐视的高管们变着法儿地想要“去乐视化”。今年7月18日,乐视网董事长刘淑青发布乐融品牌并宣布揭幕乐融大厦,品牌和所在的大厦均更名。
同样,2014年湘鄂情决定将名称变更为中科云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前,由于对三公消费的遏制,作为民营餐饮第一股的湘鄂情上市之初有多风光,当时就有多暗淡。高端餐饮转型不利,门店接连关闭,公司不得不找到新的开拓领域,与餐饮剥离,以挽救股价的不断下跌。不过,这次改名和转型最终也没有能够扭转乾坤。
典型案例:A股上市公司
原因
4
蹭热点
在A股里,改名风潮可能更为集中。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81起上市公司更名行为,自有股市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500多家公司有过改名记录,占比超过50%,平均约2天就会有1家A股上市公司变更公司名称。其中,更名次数最多的是阳煤化工,更名次数达到13次。
纵观这些更名记录,蹭当时热点的意图明显:1999年,网络科技如火如荼,不少公司便纷纷更名为“XX科技”“XX高科”;2013年年,手游、影视风光乍现,“XX网络”“XX传媒”充斥A股市场。最近3年,“资本”“环保”“金控”“娱乐”“智能”炙手可热,于是中航投资更名为中航资本、鲁丰股份更名为鲁丰环保、远东电缆更名为智慧能源……

对于自己更名的原因,A股上市公司不约而同给出的解释是,公司业务调整的需要。但其中有不少是为了制造炒作,或者为增大市值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