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代工解禁资质镣铐,新能源资质买卖急调船头

经历了2017年抢跑量产的角力,再到2018年争抢实现用户交付,作为初创企业的造车新势力想要在风云变幻的车市竞争中站稳脚跟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而资质问题也是伴随造车新势力发展始终、被业内讨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近日,工信部的一则发文,似乎对资质问题进行了“松绑”。

工信部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0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鼓励成熟车企间的委托加工,同时也鼓励未能取得造车资质,但拥有相应技术实力的新兴车企借用成熟车企生产能力进行代工。

鼓励代工解禁资质镣铐,新能源资质买卖急调船头
这意味着,此前一直不被官方承认的代工模式终于被“验明真身”。“代工会成为造车新势力解决资质问题的主流方法。”电动汽车观察家总编辑邱锴俊在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表示。

走出灰色地带的代工模式

代工模式此前已经被蔚来、小鹏等多家造车新势力企业采用,与购买资质、主动申请并列为造车新势力企业进入车市竞争的三大“敲门砖”。

代工模式被鼓励对于造车新势力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毕竟,相比于其他两种“入市”方法,代工模式是造车新势力“入市”付出代价最小的方法。

首先,申请资质的通道早已封闭,后续企业想要通过申请的方式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成为小概率事件。

鼓励代工解禁资质镣铐,新能源资质买卖急调船头
并且,有业内传言称,若要获得发改委批准的新能源生产资质,前期的投入或在20亿元以上。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在接受汽车头条APP表示:“远远不止这个数,这是一个体系问题。”

因而,想要尽早实现产品量产上市而又不愿意走代工路线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纷纷选择通过收购有资质的企业来解决资质问题。

这一方法首先被威马所试验。早在2017年2月,威马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大连新敏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收购了大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而后,威马汽车又一鼓作气,控股了中顺汽车100%的股权,“曲线”获得生产资质。